我一些幾十年的朋友來到親子博物館,都嚇了一跳:「你那來這麼多石頭?」,事實上五年前我的印石收藏不到五件,而且都是練習章,決定大量收藏的主因1.博物館要介紹中國傳統文化內含必須要有個主題,玉器、磁器、銅器、字畫.....故宮博物院已經很齊全,不用湊熱鬧,而且無法與之相比,經過許久考量選擇了印石。2.印石若不是絕產不然就是快枯竭,要乘現在價位不高趕快買。因此在短短三年買二千多件,至於最近兩年則只採購精品。

  最初,我與大陸業者討論壽山石封礦的問題,他們都認為好好的,不會這麼快,沒想到說沒幾年就封了。這並不是我烏鴉嘴,而是在買印石之前,礦物已經先收了二十多年。當時大陸業者賣的印石,其特色已經慢慢偏離傳統的說法,也就是接近邊礦了;我舉二個例子:

  

  這是像芙蓉細結晶的杜陵,如果產品推出後陸續又再有許多相似石質作品出現,則可能是轉入另一礦脈,但是作品除了這件被我買走,以後沒再出現。顯示這細結晶杜陵就是在說明尾礦到了。大陸業者石頭看的多〈芙蓉如此色調的並不少〉,大意之下不研究與了解其珍貴性〈色調接近但是杜陵有點絢爛,而不似巴林的野。〉,才會被我買到。

  

   

    這是連江黃雕件,也是邊礦,這批作品賣完,再也看不到連江黃大件的新作品。 

  如此再挖下去,就會產生沒有壽山石的壽山,造成十分的尷尬窘境,因此要立即封礦,另一方面再用新科技尋找看看有沒有新的蘊藏。

  封礦已成事實,福州的業者當然要尋求新的謀生之路;即使有些庫存也是要惜售,或改賣其他印石。現在手中有四大名石要賣的朋友只要不是練習章、低階作品,說要賣必然大家搶著買,而這個強的支持力,讓印石與鑽石、黃金、龍銀...一樣是穩固的保值商品。

  許多石友向我抱怨這兩年買不到東西,但是我仍繼續購入印石館藏,且是用比較高的價格買比以前差的作品;這就是勇敢,因為在臺灣買只有大陸價格的一半甚至更低,先前我抓住大陸同胞的民族特性,只要大而美不管藝術價值,所以能低價收許多精品,目前這招仍管用;等到那天他們品位提升回魂過來時,聽我建議的朋友會賺翻。

  

   

        三年前大陸同胞說這件 6.5 cm 的荔枝凍太小了,不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eighbour1208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