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台灣礦物精華 (4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重晶石Baryte或Barite〈BaSO4〉,是相當常見的礦物;與其他大部分硫酸鹽相似,硫酸鋇溶於水是放熱反應,這使得水溶液的溫度升高溶解度反而下降,因此大部分金瓜石的重晶石礦物是在非常高溫的情況就沉澱產生,在此高溫水晶還沒有結晶出來,因此在此地的重晶石上面很少長水晶的。此與另一種礦物鈉明礬石Natroalunite NaAl3(SO4)2(OH)6並不相似,表面上鈉明礬石也是硫酸鹽,實際上應稱為鹼式硫酸鹽,是低溫時鹼性較強的環境下形成,比明礬石還晚沉積的是針鐵礦,這兩種礦物都是熱液在最末期的礦物,由於這階段熱液中黃金已經很少,所以針鐵礦或明礬石中金的含量通常也就很少。

  重晶石形成在高溫是熱液初期,熱液金含量通常足夠,但還原劑不足且反應快速所以若能產生金則顆粒都很細,如前前幾篇「金礦石中的金砂」所述,圖一的重晶石上見到黃金結晶,如圖一~1、~2,顯示這重晶石在更早時已先存在,而熱液是改道經過這裡的。

neighbour1208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在台灣收集礦物的朋友,九份金瓜石的金礦是最被看重的。然而因為礦早已挖掘殆盡,好的標本早多被練成金子,新的收藏家不容易入手,包括我自己;由於機緣巧合,我與金瓜石接觸較深,所以金瓜石的礦物即使有一部分我沒擁有,但也都看過。至於九份這邊,就不很順利,雖然住在金瓜石的老礦工,也提供了一些。
  這二件則是最近收到,是九份方面老礦工子弟所割愛;也許有些朋友會認為肉眼看不見金子的標本沒意思,但是其中礦物的多樣性,則是更為珍貴。
  此類標本,礦脈表面呈現美麗粉紅色的是錳白雲石或錳方解石,她們也可能將原本流通熱液的礦脈間隙填實;沉積的次序為金屬礦物如黃鐵礦等,再來是白雲石或方解石,最後才出現水晶,其中也含有多種其他礦物。
  因為肉眼看不到金子,而被礦工留下來,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哪許多肉眼能見黃金的標本,其礦物種類卻很單純如Gold in Quartz這類。如果我們想要尋找台灣的新品種礦物,恐怕要在這種標本尋找。


neighbour1208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超級牛割愛的標本,在此再度的感謝。按現代礦工張老師的說法這是大粗坑的金礦,被沖刷到基隆河,此類金礦特性為晶洞內自然金混有黃鐵礦覆蓋菱錳礦,並有白雲石等礦物,母岩則是石英。這件標本原本是黑色,頗像玫瑰石,但露出些許閃亮的黃金;黑色是粉紅色亞錳氧化的結果,說明這件金礦確實有菱錳礦存在,但經超級牛使用草酸清洗,大量起泡,黑色消失,變成現在標本的模樣。如果菱錳礦等被洗掉之後,這標本應以石英為主,然而我在各角度測試硬度等,確認這標本整塊都是碳酸鹽,顏色為橘色,所以成份為錳方解石或錳白雲石之類,也就是說此標本礦脈並非穿過石英層,而是碳酸鹽層,十分特殊。這幾年我觀察若干九份地區的礦物(大粗坑屬之),以為此地礦物恐較金瓜石更為多樣化,唯早期大家只注意到金礦,而忽略金礦周圍的許多其他礦物,將其視為廢礦加以剷除丟棄,相當可惜。

DSCN2880.JPG - 新礦物DSCN2882.JPG - 新礦物DSCN2883.JPG - 新礦物

neighbour1208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金瓜石的鈉明礬石 Natroalunite 組成NaAl3(SO4)2(OH)6曾經長期被誤認為明礬石 Alunite 組成KAl3(SO4)2(OH)6;然而讓人懷疑如此近海為何組成不是鈉Na而是鉀K,經有心人化驗果然是鈉明礬石。值得注意的是目前MinDat資料庫中還沒記錄台灣金瓜石也是產地,而資料庫圖鑑中的鈉明礬石無一成晶體形態,可見其珍貴性。此標本原本就不覆蓋針鐵礦。


neighbour1208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常見蘊藏量最多的銅礦是黃銅礦Chaicopyrite CuFeS2,含銅量34.6%,硫砷銅礦Enargite⋯⋯ Cu3AsS4,含銅量48.4%,在銅礦中不算很高,但是許多含量高的銅礦蘊藏少例如輝銅礦Chalcocite Cu2S,使得硫砷銅礦被日本相關人士稱為高銅礦。 金瓜石金銅礦體,最底層銅礦含金量少,上層則是金礦為主,交界區的銅礦含金量豐富,被日本礦物人員稱為高銅金礦。我們可以稱為含金的硫砷銅礦。至今老礦工仍然用它提煉黃金,一桶(大油桶)礦石練下來可得近兩黃金,看起來含金量真的不少。

neighbour1208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一〉

neighbour1208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感謝大頭興贈送的珍貴標本,但是沒有化驗還真不知道她的成分為何。

neighbour1208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neighbour1208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neighbour1208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neighbour1208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

上圖是去年三月下旬超級牛寄來給我的黃鐵礦8cm大,其中含有大量的閃鋅礦與方鉛礦,經過一年多的崩解,最大的殘骸,如下圖剩2cm左右。如此礦物看來只有在無氧的環境才可保存。

neighbour1208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neighbour1208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5) 人氣()



neighbour1208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


  

neighbour1208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這是小凱在猴硐採集到的自然銅,挖出後已經不少年了,保持明亮無銹蝕。在金礦區找到的自然銅,可能含金;與幾位採礦前輩如張英傑先生在一起的經驗,讓我很自然的用高倍放大鏡來觀察,部分區塊有黃金般的顏色,但不知是否真的含金?

neighbour1208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在基隆河猴硐段有一個由張老師帶領的本土淘金團隊,在此可以淘到金砂之外,更可以運用專業知識與技巧找到塊金,學員超級牛算是團隊中非常認真的一位,在最近一次活動挖掘到若干黃鐵礦,將其中三塊寄來給我們博物館,在此拿出來與大家分享。

  

neighbour1208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neighbour1208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

學名:Barite / Baryte         

 

neighbour1208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12月21日將礦物展借來金瓜石九份的礦物歸還,行前拍個照留念。


neighbour1208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硫酸銅晶體 Chalcanthite  CuSO4.5H2O  ,中文學名膽礬或藍礬,可說是國中理化課最熟知的化合物之一了,然而在自然界並不是那麼常見,是因為硫酸銅是易溶於水的鹽類,只會產生在原生銅礦氧化帶近處,暫時之飽和溶液沉積而成,待地下水充足時便又溶解被帶至他處,並隨著環境鹼性增強才依次產生其他較穩定而溶解度較低的次生銅礦,如藍銅礬 Langite、一水銅礬 Posnjakite、絨銅礦 Cyanotrichite、孔雀石 Malachite、藍銅礦 Azurite 等,或者也會與鋅、鐵、鋁等一起形成其他次生礦物。

neighbour1208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

1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