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的新聞:

地球生命起源 可能不只一次
 更新日期:2010/12/04 08:36 記者陳幸萱/台北報導
美國加州摩諾湖發現新生命型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李家維表示,這是「期盼中的一件大事」,可能代表地球上有過不只一次的生命起源。


李家維指出,目前科學界對地球生物的起源有兩派說法,一派認為生命是由地球的海洋中演化而來,另一派則認為是外星生命來地球「播種」,繁衍至今。不管是哪一派,由目前地球上生物的化學性質相近來看,現存生物可能屬於同一次生命起源。但許多科學家都會問,為何生命只從海洋中成功演化一次,或外星生命難道也只有一次在地球「播種」?


以目前對生物的了解,「地球上的生命本質都一樣。」李家維解釋,其共同結構都是由碳分子構成的有機物組成生命、遺傳物質的DNA雙螺旋分子都是右旋、有二十種胺基酸構成蛋白質,並以磷做為DNA骨架、磷酸根調控細胞生理活動等。


李家維表示,若能找到含左旋DNA雙螺旋分子的生命,或者由矽取代碳的位置,構成細胞分子骨架的細胞,對我們來說都是「異形生命」;可能和我們認知的所有生物「不同源」。


他表示,初步看來,NASA發現的細胞可稱為「異形生命」,是被「熱烈期盼」的研究成果;證明地球上可能有過不只一次的生命起源。


李家維說,以現在對生物的了解,砷是一種很毒的物質;砷和磷在周期表屬同一範圍,有類似的分子結構,可以使用和磷相同的管道進入細胞、並且將之取代,但卻無法發揮磷的功能,因此會「毒死」細胞。


但這一次發現的微生物,可用砷來取代磷,李家維說,這種細胞不只可以在不含磷的高砷濃度培養液中生存,甚至在細胞的DNA裡也發現砷。他表示,雖然還未檢驗砷是否為這種生物DNA裡的成員,但看起來可能性很高。


台灣大學地質科學系教授林立虹說,摩諾湖屬於內陸湖泊,鹽量高、湖水偏鹼,又從岩層深部淋溶出高濃度的砷,不適合大部分生物生存。藉由這次的發現,我們對生物的認知將更寬廣,並了解建構生物的材料可能與我們的認知不同。

*********************************************

  在天然礦物中磷酸鹽與砷酸鹽相混的機會不大,主要是因為砷屬於類金屬而磷屬於非金屬性,砷可與硫形成化合物如雌黃、雄黃或硫砷共同與其他金屬形成化合物如砷黃鐵礦〈毒砂〉、硫砷銅曠、淡紅銀礦...,磷則是不喜歡與硫結合,因此在許多金屬礦附近便有多樣的砷酸鹽之次生礦如臭蔥石,與磷酸鹽礦物的成因走完全不相同的路線。

  較高等的生物,萬一處在高濃度砷的環境必然難以存活,因為對一般生物而言,新陳代謝所須之能量均由ATP 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 ATP〉提供,砷酸根取代磷酸根會成為坐在茅坑不拉死屎的毒物,但是或許某些原始的細菌其磷酸根的作用分工或者還不那麼嚴謹;因此這次發現吃砷的細菌至少可以說明,關於人類對生命的探索,仍還有許多未知的課題。

附注:

ATP + H2O → ADP + Pi   ΔG˚ = −30.5 kJ/mol (−7.3 kcal/mo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eighbour1208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