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人生活最有關係的金屬鐵、銅、鋁、錫、鋅、鉛、鎳、鉻、銀、鎢、汞、金、鉑、銻.....,以及最近使用的鍺、鎵、鈀及稀金屬,其中錢幣金屬中的銅族銅、銀、金不但工業用途大也被用來製造用品、飾物,最受人們重視,礦物的同好也必然收集的項目;我們來看下列兩組礦物,其間差異為何:

              圖一  五兩重的自然金塊

              圖二  十兩重的自然銀

               圖三  十磅重的自然銅

  以上這一組是一般收藏家的最愛,許多博物館也如此採購和展示,然而我們看完後,除驚嘆之外還會得到甚麼啟示、心得,以及對我們學習能獲得多少幫助?〈上圖所示為模擬之重量〉

 

  圖四~六所示標本,為另外一組標本:

          圖四  在綠泥岩上的自然金,標本重100g。

  綠泥岩可能是熱水作用的產物,常是金礦外圍的重要指標礦物,在探測金礦時,發現有綠泥岩,用鐵鎚沿縫隙〈熱液通道〉敲開即發現自然金,連外圍都看到金子,顯示該地是個富礦。

         圖五  在斑銅礦、閃鋅礦中的自然銀,標本重150g‧

  探礦時在岩層發現礦脈中有少許閃鋅礦、斑銅礦等礦物,並不會使人心動,除非確定有相當的蘊藏量,但如果用小刀試發現礦石上有些許自然銀,這可就不同,因為蘊藏量不需要很大的銀礦就值得開採。

           圖六  混在黏土、石塊中的自然銅,標本重1磅。

  如何找到銅礦?如果在可能的山區探測,發現腳底下的泥土岩塊中有銅,是不是就是在告訴我們這件事?

本組標本較不引人注意,卻是探礦時最先找到該礦的標本,相較之下收集這組標本要比上一組困難,這也就是我們要向大家介紹之博物館教育用的標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eighbour1208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