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類標本原來是塊自然銅,最先某一面接觸到含銀離子的熱液,產生置換作用:

      2Ag+ + Cu → 2Ag↓  + Cu2+

產生的銀覆蓋在銅上後隨即產生電池放電之反應;

    銅為負極: Cu → Cu2+ + 2e-     〈電子傳給銀之正極〉

    銀為正極: 2Ag+ + 2e- → 2Ag↓

如此負極一端銅漸漸變小,正極一端銀漸漸變大,只要銅沒作用完,就成了一邊一國的樣子。作用完成整塊都是銀,價值反而不高。

顯示電池作用的礦物標本都很有意義,銅 - 銀一邊一國的標本算是比較常見的。下圖〈圖庫抓的〉是銅 - 金一邊一國的標本,唯金礦熱液中常有其他高氧化力的物質因此整塊自然銅都有被氧化的現象,目前我們博物館還沒買到這型標本。

下圖也是一邊一國標本負極是碳,碳在高溫時很活潑,以至於將金礦熱液中許多金屬如金、銀、銅、鉛都還原出來,並產生高溫,因此這塊金屬在反應時是熔化狀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eighbour1208c 的頭像
    neighbour1208c

    桃園親子教育博物館二

    neighbour1208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