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博物館的工程要比礦石博物館還大,〈一〉她必須呈現生物演化的全部過程,年代久遠而且物種範圍廣大。〈二〉她必須具備進化中關鍵過渡性物種的標本,如〈1〉單細胞演化成多細胞。〈2〉無脊椎演化成脊椎動物。〈3〉魚類演化成兩棲類。〈4〉兩棲進化成爬蟲類。〈5〉恐龍進化為鳥類。〈6〉爬蟲進化成哺乳類。〈7〉人類進化過程。這些標本十分稀少,不在市場流通。〈三〉她最好能呈現生物生前的部分風貌,例如完整的個體標本甚至不同年齡層或小族群活動的標本,因此場地要很大。以筆者的認知,在世界各國已經有許多博物館達成這些目標,所需經費均超過數十億美金。因此本館不敢碰這個區塊。

 

           礦石是本館目前四項主題之一,但是可以做得比較完備,主要原因有:〈1〉不求大、不求美,而希望是最可能碰到該礦物時的樣子,如此不但適合教學用途,更可以省90%的經費。〈2〉有許多朋友的協助〈詳見博物館成立公告〉〈3〉台灣九份金瓜石,已經有很好的環境背景。〈4〉不花時間在相近的礦物。在世界各國網路尋找各類別的礦物。〈5〉運氣很好。加上不用太大的場地,因此我們在幾坪大的空間放了一千多件標本。

   

         化石本館不敢碰,但也收集到化石礦物;〈一〉菊石:碰到海底火山活動,被礦物淹沒。〈向石探紀採購〉。〈二〉貝殼:死亡後沉積了藍鐵礦。〈向晶鎮採購〉。〈三〉琥珀內的昆蟲:這件是大約五千萬年前的非洲琥珀,松柏類樹木流出大量樹脂,因為有甜味及香味,吸引許多昆蟲接近,結果許多都被困進去。是由何三源先生賣給筆者。何先生說:「琥珀內有蜘蛛的很貴,要上萬元。」筆者告訴他:「我的資金不足,而且只是教學用,應該不用那麼好。」,於是何先生挑選了很久,找一塊大的沒有蜘蛛的琥珀半買半送給筆者,筆者不好意思說:「不用這麼大塊。」何先生仍然硬塞給我說:「不!大塊的才看的清楚。」回到家後,我仔細的檢查一下,發現有多種昆蟲叫不出名字,可能絕跡了,也包括一隻不知名的蜘蛛。圖四正面。〈四〉石膏中的昆蟲:這是石探紀莊先生賣給本館的標本,價格好像是80元還是120元。石膏中有昆蟲必然更少。因此運氣好,也是本博物館能順利成立的主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eighbour1208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