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中國人(泛指文化上的中國)的漢文教育,皆以儒家思想為主,由於儒道有很大的不同(不然在戰國時期雙方不須爭辯得如此劇烈),因此如果不了解這些差異,要認識道家就有困難了。
(一)道家以自然世界為論述主體,儒家則以人類社會為中心議題。由於中國古文化中許多項目皆為觀測大自然規律的結果,例如干支陰陽五行河圖洛書太極八卦,要是以儒家方式來解釋,會艱澀無法理解。
(二)老子是當過官,關心許多國之大事,但是沒跟帝王打過什麼交到,也跟諸帝王無瓜葛,之後隱居於世。孔子周遊列國,想貢獻自己之力,協助戰爭苦難民眾;這就是說明道家關心天下(會勸說)但不加入政事運作,儒家則是以參與政事來造福人群。道家有些情況是平時修行,遇國家有難才入世出力,儒家則是一直入世服務。
(三)許多同樣的字,在儒家與道家涵義不相同;許多儒家的朋友使用他認知的文字涵義來解釋道德經,而產生諸多矛盾,因此來加以攻擊;如果這樣要認識道家思想當然不可能。更有如儒者秦維聰稱老子發明一堆字的新定義。事實上不是如此,文字的涵義是人類不斷溝通交流所累積的共識,古人遠不如現代人方便可以快速的交流⋯⋯,差異原本就有,否則書經(尚書)為何現代人能懂的只有十之二,三。(對秦先生我只能委婉地說,道家在老子之前便存在,而許多字的新定義卻是後來儒家所下的。)
  如此,無法從文字閱讀就了解道家思想,又該如何瞭解?我以為必須從文字來找到對應的自然現象,用實際情況思考,應該就不會差很多。如果不喜歡,我建議不用再浪費時間接觸或加以攻擊,就如秦先生補正道德經第一章稱:天下之王皆謂我道,大而不肖。而本段原文是:天下皆謂我,大而不肖。這種情況好像某政要去抽國運籤,結果有學者用錯誤敘述談道教由來(五斗米教那段)接著攻擊這間廟宇迷信詐騙沽名釣譽,我給予回應:
道教
道教是中國各地原始宗教所演進,各教派並非同一根源,唯推崇道家老子是其較共同的共識。例如在民間拜土地公問事擲茭或是到神壇求神問卜、乃至於到大型宮廟求籤;這是道教不同的系統,互不隸屬但可以同時進行彼此不相衝突。原則上都是信徒自發的行為,正常情況下,不會有人叫你信或不信,你覺得需要才去問去求籤,求到籤解釋在個人,有準下次來,不準你可以怒罵可以絕交不往來,而且沒有怨恨。
ps:天下之王,表示老子特別在意"王",暗示老子跟常人相似脫離不了功名利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eighbour1208c 的頭像
    neighbour1208c

    桃園親子教育博物館二

    neighbour1208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