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勤儉是世界華人共同的美德,『勤』是工作比別人認真、也比別人做的更多『儉』則是賺的錢或是收穫不用在奢華與享受而是存下來以備不時之需、防患未然,此兩者非但不妨礙他人利益,反而是受人歡迎與敬重。這也就是為何中國在列強入侵割據殖民數百年之後,華人仍然在世界各地蓬勃發展的主要原因了。此外華人的長者通常會看的更長更遠,他們希望子孫興旺、功成名就乃至於流芳百世,因此會留給晚輩一些東西,較為後人所稱許的是所謂的『家訓』,主要在訓勉族人要忠孝、勤學與照顧家庭等事項;但是更多是留下有形的物資,例如土地、房子、珠寶、金錢想讓子女有安身立命的基礎,然而這就有相當的風險,過多的財產往往產生好逸惡勞的子孫,即有財無德富不過三代,形成家道中衰難以回復。因此長者會謹慎的選擇有象徵意義的物品而非單純的財富,放在祠堂〈或神明廳、正廳〉或是書房〈或寢室〉,這就是我們通稱的『傳家寶』。

一般而言傳家寶可以大致分成兩類

第一類以字畫為代表,也包括文房四寶等器具、古籍、印石或是相關藝術品,其中的大部分的『字』或古籍及一部分的畫,有代替『家訓』的意思,但多有增加書香氣息、陶冶性情的作用。

    圖一  印石的擺件放在書房有怡情的效果(作品名稱:牧童遙指杏花村)

 

第二類以元寶為代表,也包括玉鐲、戒子、玉佩以及其他若干收藏品,這類與金錢關係較直接,但卻有著不同含意。除了有象徵意義之外,傳家寶也有著較悲情的功能,也就是是在走投無路時可以變賣應急,如果帶著特殊情感的情況下賣傳家寶,仍然無法扭轉局勢時,就注定是劫數難逃了,還好能發揮功用的例子倒是時有所聞。在此為了避免一開始就陷入過度的專業知識,所以本文從較為人知的『元寶』談起。

 

 

 二‧甚麼是『元寶』  

元寶象徵財富,是華人文化的基本常識,然而到底什麼是『元寶』?形狀如何?材質如何?形狀是否就是像過新年時紅包袋上畫的或是菜市場賣的塑膠元寶?按史料及實物的證據,古代民間並沒有普遍使用過這樣的貨幣,如這般像船形的元寶是屬於大面額的官銀,目前收藏家及博物館中較常見的以 五十兩 為主,最小的也有 十兩 以上。民間留傳的元寶圖案是根據這種大面額官銀所修改過的,如下圖改的較圓胖且中央凸出像山的形狀:

 

                 圖二  民間流傳的假元寶,形狀是想像出來與實際的形狀有所出入

 

這當然和官銀不同,因為官銀要能堆疊裝箱,所以中央是平的〈香港景福銀樓製作的金元寶,形狀就正確〉如圖二~1:

       圖二~1香港景福銀樓五錢重金元寶

;不過民間的更改也有其優點,象徵笑口常開和氣生財。按習俗華人在祭拜祖先時在供桌上都會擺放兩個元寶表示〈或祈求〉豐收與富足,但一般人想在此刻採用古代的官銀當然是不大可能,所以只好買假的元寶。事實上不只是古代的大官銀是元寶,『元寶』一詞在古代官方早就有了不太嚴謹的定義,如清朝咸豐時期半文一文兩文的銅錢稱『通寶』,十文二十文五十文稱『重寶』,而百文以上的大銅錢就稱『元寶』,但是到光緒末年亂成十文以上就稱『元寶』;因此除了清朝末年之外,我們可以了解古時代所稱的『元寶』,意指最大面額或接近此面額的金屬錢幣,如果按照這種定義,古時代使用的銀錠〈有船形、條型、馬蹄形、橢圓形、碗形、圓餅形等〉、大面額銅錢、清末的龍銀,民國早期使用的大頭、小頭、中頭,乃至於台灣民國38年五角銀幣甚至現在的台幣五十元硬幣都能稱之為『元寶』

       圖三  中型的官銀元寶,不是船的形狀。〈一錠五兩重〉

      圖三~1 官銀可以堆疊裝箱,以利於清點、搬運與儲存

圖三~2 在「廣南府」字的上緣看到鋼印打下來的紋路自然氧化成彩虹狀,這是無法偽造的。

圖四  民間銀號自製元寶的形狀多樣,這是三兩重,長工一年薪水只有二兩所以面額還是很大。

 

                圖四~1 從這面可以看到鋼印打下來的紋路

圖五  貴州民間銀號製作且在當地流通的小元寶〈二錢重〉,一般小元寶的型狀較簡單。貴州曾經有諺語云:「天無三日晴,地無三里平,人無三兩銀。」現在人的狀況當然不會這麼慘,但是因為這句話,造成貴州的銀元寶是收藏家的大熱門。

 

 

 三‧元寶的價值  

也許有些人感到奇怪,古代的銀票、現在的紙幣或支票面額都比金屬錢幣大,為何以金屬錢幣為元寶?原因是紙幣的價值並不是它本身,而是確立它的政府、機關、個人的『被信任程度』,如果信用破產通貨膨脹,鈔票便成了廢紙,所以無法像金屬有被普遍認定且較不變的價值。

 圖六  國民政府在大陸最後發行的銀幣,稍後紙鈔即變成廢紙,但是銀幣價值仍在。

         圖六~1 此款銀幣設計很好,並且有教學的意義。

此外中國自古產銀量非常少,銀與金的價格差別不如現在大,在元朝時期 不用十兩 銀可以買一間店舖,按此想想 五十兩 官銀的面額相當於現在的多少?就算是到了清末一個七錢二的龍銀仍可以讓一家人一個月豐衣足食還有剩,更近一些於民國初年一元的袁大頭也夠一個人逍遙一個月還有多,也就是元寶的價值遠超出現代人的想像。因此我們以價值可以來說明元寶的大小,如數 十兩 以上的大官銀是大元寶,數兩至袁大頭可說是中至中小型的元寶,再小的銀幣或大銅幣就只能稱作小元寶。金子在古代中國主要當成飾品的材料,價值比銀子貴,但較少為貨幣使用,金子作的元寶在貴族大官間才有流通,雖然如此古代留下的金元寶〈塊、條〉也都可以算是大元寶。至於祭祖時想要象徵六畜興旺五穀豐收大發市利,必須選用中型以上的元寶,才能名實相符,若使用假元寶只能當作是另一型式的鮮花,不會有心中想要達到的效果

 

四‧元寶的貴氣

    使用等重的現代銀幣能否代替從前的元寶?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首先是當時代的價值不同,但更重要的是元寶都帶有貴氣,現代的銀幣則沒有。因為中小型以上的元寶面額很大,在當時經手過的人大半不富即貴,一般市井小民只使用銅錢,要積蓄很久才能用成千上萬個銅錢去換一個元寶,換回來便捨不得用,經常做為子女結婚或傳家等用途,所以可以想像其珍貴的程度。因此適當使用過的銀錠、龍銀或是大頭很適合成為傳家的元寶,至於未使用全新的或是使用過卻經洗淨的反而沒那麼好。此外使用過度甚至破損的元寶,由於取得者留存意願大減致使貴氣消失,但因為使用的人很多凝聚不少人氣,故可以做其他用途。

    一枚錢幣的貴氣,自然取決於它的歷史,余曾獲得大溪黃家長者留給子孫的清朝銅錢,將其贈送給業績不佳的店舖,竟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像這種雖然是小銅錢,但是貴氣卻與元寶相當,我們稱為『寶錢』也可以說是另一種類的元寶。因此讀者哪一天運氣好收到王永慶吃早餐付的銅板,並將其做為『傳家寶』,對子孫必然會有增長財運的效用。

 

五‧2008年買元寶還來的及

     每逢戰亂、長年飢荒,傳家寶便因為應急而紛紛流落在外,最近一波在數十年前,大陸流落的傳家寶許多被台灣同胞買走,直到近幾年經濟起飛才又開始買回去,因此價格上漲在所難免,如果現在買兩個元寶放在家裏討吉祥,應該還是時候,要不然再過二、三年價格多少便難以估計了。〈本文初稿完成在2008年初,現在與當時價位差二倍多。還好我們有儲存一些,有須要的網友可以與我們交流。〉

 

 

附注:『元寶』一詞的由來:

      貨幣的名稱每個朝代不同,商為『貝』,周為『貨』、『布』、『刀』,秦為『半兩』,漢為『貨泉』、『五銖』,至唐使用『通寶』,而宋朝才開始使用『元寶』,當時的『元寶』尚未有“大錢”的含意,應是受道家思想的影響,“元”在易經含意為“大”、為“始”,也就是象徵一元復始萬象更新生生不息之意,元朝也受到道家思想薰陶,不但延用,開始鑄造五 十兩 的銀元寶〈是時銅錢回到唐代的名稱叫“通寶”〉,從此“元寶”才意為超大面額的金屬錢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eighbour1208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