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愛好科學者很喜歡探討的主題,即使目前所有公開曝光的證據均被踢爆是假的,然而仍有許多人不死心,以為一定有外星人;當余與同學躺在操場大草坪上談論外星人之時,突然看見夜空星雲間有若干藍色光點移動,又見有較大的光點移動且與小光點似乎有所互動,時兒低空時而高飛,更厲害是近九十度直角轉彎,是「星際航鑑」?還是流星雨,引發我們的幻覺?然而看星星、流星、流星雨是我們都有的經驗,為何這次這麼特別?但是讓我會意到外星人似乎只能會意而無法研究,猶如低等的兩棲類無法研究人類一般。

〈一〉其他星球是否有生物?在化學元素中只有碳可以與其他元素又能與自己結合成較穩定的化合物,因此以碳元素之連結為骨幹所產生的複雜有機化合物,必然為形成生命體最可能的選擇,生命體活動所需能量來自於氧化還原反應則是最簡便,至於有機物能穩定存在的溫度也恰好介於水的冰點與沸點之間,也就是化學鍵中氫鍵可以作用的溫度,生物體內化學反應在適當溶劑中進行最易控制,最好的溶劑便是水;因此科學家在尋找可能有生命〈或是可供人類移民〉的星球其條件為:〈1〉溫度、輻射、能源〈如陽光〉、大氣層、重力。〈2〉水。〈3〉有機物。如果星球之大氣含高濃度氧與充足的水則必然有生物。按此科學家保守估計十個太陽系可以有一個與地球條件相近的星球,以我們所在的銀河有超過一百億顆太陽〈恆星〉,則將近有十億顆與地球相近的星球,因此在其他星球是否有生命,應該沒有人會質疑的;從生命的演變進化競爭最後誕生有智慧的物種也是一定趨勢,所以我們相信外星人不是可能存在而是確定存在,只是我們目前無法進行有效的探測與研究而已。

※附註:太陽系最像地球的如金星大氣層主要由二氧化碳組長,雲霧成份是硫酸,氣溫400度C以上,超出大多數有機物穩定存在的範圍,因此金星無生物也不是人類計畫移民的星球。另者如火星,其條件適合部分微生物生存〈有少許水、稀薄大氣層〉,但本身是否已有生物存在則仍在探測中,較接近人類移民的條件,但很嚴峻。其他如木衛二〈歐羅巴〉,木衛三〈加尼未〉,木衛四等,也屬於擁有較接近生物存在要件的星球,是否已有生物則仍在探測中。

〈二〉人類目前可否做星際旅行?1.人類用來前進太空的載具如太空火箭,大量的燃燒只用在脫離地球引力,之後所剩燃料無幾,就算可飛離太陽系,但已無法飛回地球。以登陸火星的鳳凰號為例,其重量為350KG,送她上火星的三角洲二號火箭竟達二百多公噸,如果想把鳳凰號從火星送回地球,估計需要裝有近五十公噸燃料的火箭,然而要先將五十公噸的火箭送達火星,則約需三萬公噸的超巨型火箭,按此可知人類現在就算是最短程的星際旅行也有困難。2.如果以化學燃料為動力,太空船想要達到接近光速而能做星際旅行,不可能做到,就以現在最快的太空船航海家一號速度約56倍音速,想要到達另一個太陽系南門二大約要七萬年〈距離4.22光年〉,由此可知人類無法到其他太陽系當外星人。                                                                                                                                                                                                                                                                                                                                                                                                                                                                                                                                                                                                                                                                                                                                                                                                                                                                                                                                                                                                                                                                                                                                                                                                                                                                                                                                                                                                                                                                                                                                                                                                                                                                                                                                                                                                                                                                                                                                                                                                                                                                                                                                                                                                                                                                                                                                                                                                                                                                                                                                                                                                                                                                                                                                                                                                                                                                                                                                                                                                                                                                                                                                                                                                                                                                                                                                                                                                                                                                                                                                                                                                                                                     

〈三〉如果外星人能來到地球,外星人與人類在科技上的差距有多少?只從航具的動力部分,使用什麼方法起動、加速、減速、停止,這已經超過人類的理論與想像,也沒辦法用相差多少年來估算。有些人如製造假隕石的想法,謊稱有外星人太空船墜毀,並拾獲外星人遺體,或稱美國軍方擁有若干外星人的證據;這類說法竟然還令許多所謂的專家學者爭論不斷,然而我們以為製造謊言者顯然連人性的基本弱點都沒有掌握,因為若有人見航具墜毀,固有部分人會想解救生還者而尋找遺體,但更會被從未見過的航具所吸引,而這航具的材料、上面的儀器必然領先我們很多,因此不會只有外星人而沒有所乘航具的報導。外星人能從其他星系飛到太陽系,他們的科技必然對克服重力場與質量能量的互換有重大突破,會因為地球微弱的重力場而墜毀,實在不容易理解。由上述大學時期的經歷,余相信外星人不只是科技的先進,在心智意念的溝通表達也必然超過我們的想像,我們人類所謂的智慧與他們比較是如何原始、簡單,猶如兩棲類與人類的差距。

〈四〉人類進化的必然軌跡:在人類未主宰地球前人類與其他物種競爭,而人類主宰地球之後,任意相互掠奪地球資源,競爭的對手是人類自己,在發生衝突時,小則爭吵大則集合眾多人力物力發動戰爭;戰爭雖然也是生物淘汰進化的一種方式,但使用的武器威力大到足夠將地球生態毀滅則是始料未及;另者人類生存時產生的廢料、廢氣、廢水,也漸漸將地球污染到面臨生物大滅絕的邊緣;在資源日漸減少的情況,或許戰爭再次地避免不了,然而如果不儘快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恐怕一日大自然反撲將會導致人類毀滅。近些年的暢銷名著The  Life  and  Death  of  Planet  Earth  中譯本地球從誕生到終結〈商周出版〉,闡述地球環境終將不適合生物存活,當此之時如果還有人類則必然要設法移民其他星球,因此美俄等國不斷的在探測太空發展太空科技,可以說是勢在必行;雖然我們目前只能短期離開地球,如同兩棲類剛能離開水一般。

〈五〉伊甸園計畫是甚麼?這是一項密而不宣的大計畫,伊甸園是一個獨立並且很大的密閉空間或基地,目前建立在地球,在計畫中也包括要能前進其他星球;在這個空間能建立平衡的生態系統,倖存或移居其內的人類,在精密的分工之下能自給自足,並伺機找尋人類再度發展的機會。這項計畫的迫切性是因為,第一核子武器的擴散,唯恐發生毀滅性核子戰爭;第二突發性大型小行星撞擊地球;第三海底甲烷或火山二氧化碳之大爆發,或是其它溫室效應發作.....,導致地球大氣與土地環境不適合人類生存,因此選定基因優良、各具專長、品德優美、身體建康的人類代表,移居計畫中的伊甸園避難。這是個十分嚴謹的計畫,而不是博愛或慈善救助活動,參與計畫的科學家、工程師等人均通過各項檢驗,並列有特別的號碼追蹤,包含正選與後補人員,在一有事故前便可及時運送至特定入口,至於其他人士無論親疏只能自求多福。

〈六〉我們該做甚麼?雖然你我都不會是被伊甸園計畫選定的人員,卻不一定說我們對未來的人類就沒有貢獻或作為。多關心地球自然環境生態,多充實自己的學識與專業技能,教育自己晚輩準備面臨生存競爭的挑戰。桃園親子教育館的成立,並沒有被付予特定的任務,但是我們目前研究的主題是「如何在短時間,將科學原理傳播給下一代」,對伊甸園計畫有補強作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eighbour1208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