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台灣那時候出現名為「金瓜石」的石頭如圖一,余最初以為產自金瓜石,經查詢結果不是,產地在花蓮外海;

                 圖一  產自花蓮名為「金瓜石」的石頭

再查詢是否含有金元素,結果也不是這麼一回事,只是因為這種沉積岩,有近似黃色泥岩的部分,如圖二,

              圖二  近似黃色泥岩與黑色物質混合成所謂的「金瓜石」

因而讓人有一種名不正言不順的感覺;此與「九份金瓜石金礦形成始末」的資料:桃園親子教育博物館比九份金瓜石在地的兩家博物館還齊全,有異曲同工之妙,但是並不是我們喜歡如此,我們希望有關單位隨時搬回去,另外余在我們的部落格也漸漸將資料公佈,所以是坦誠無私的。至於花蓮的「金瓜石」,為了研究我也上網買一塊,好像是向賞石風華阿木大哥買的,但是一直感到很抱歉,因為這塊石頭好像送我的,沒記錯好像是一百五十元,之後也沒再光顧生意,不像我們博物館成立最初的400種礦物有一半是向石探紀茶包採購〈目前超過1200種〉。

  從圖二裂縫中純黑色物質可確定是錳礦,會不會是深海的「錳核」?因為板塊移動,在擠壓交界的花蓮提升接近海平面,受海浪海水運動導致「錳核」滾動沖刷以致外貌變的比較圓。相同地,花蓮的玫瑰石,錳元素的來源據信也是海板塊帶來的。在地質與礦物學中「錳核」地位相當崇高,如果花蓮的「金瓜石」就是「錳核」,似乎應該改個相稱的名字,就如大學教授,不需冒名自稱律師。〈由克峻先生化驗資料,得知不是錳核,但含金屬礦物總要有個名稱,目標研究中〉

    圖三  花蓮的「金瓜石」密度超過4,除了錳礦外也可以看到鐵礦、黃鐵礦

  在金瓜石礦區也可找到外表黑色的石頭,如圖四火成岩,似乎含有許多成份,在雨水空氣中氧化成黑色,它是否含有金元素?

     圖四  金瓜石的含金火成岩,密度也超過4,注意上層已受海水侵蝕

我們選一小塊敲開來看看,

黃橙橙亮晶晶的粉末散佈在岩石中,這便是含有100ppm黃金的黃鐵礦與黃銅礦,熱液會將它溶出,再至它處聚集成等級更高的金礦。因此它是金九地區的金礦之母,就稱它為「金瓜石」適乎頗為恰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eighbour1208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