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首先我要感謝提供給我圖一標本的先生,因為余這二十年當中雖然到九份金瓜石很多趟,但從開始多不得其門而入,之後慢慢採集許多九份金瓜石金礦形成各相關階段的礦石,然而卻一直無法收集到肉眼看得到金子的標本,請教到的老礦工但他們都沒有留下來。雖然在1993年九份金礦博物館詹館長賣給我兩塊,如最下面兩張圖片所顯示的標本,可是金箔好像是貼在石頭上感覺很假,眼看我自己編寫金礦的故事就要完成,卻沒有適當的自然金標本做為結語十分遺憾,此時夏老礦場提供我們掏洗金砂用的礦砂,讓同學們可以體會掏金的樂趣,然後就是這位先生提供這珍貴的標本,才讓我能把故事寫完。

  最近也從現代礦工〈一位為九份金瓜石文化打拼的勇士〉的部落格中,看到九份金瓜石許多自然金的不同標本,余相信在不久之後能代表九份金瓜石先人心血歷史的大拼圖,將很快被這些關心九份金瓜石文化發展的人所完成。

                圖 一 ~1金瓜石的自然金標本

                  圖一 ~2 局部放大

                 圖一 ~3 每一面都可以看到黃金

      圖一 ~4從這個角度可以看到伴生礦物除水晶之外有重晶石和黃鐵礦

  金瓜石自然金顆粒較小,與金礦形成的原因有關。這件標本張英傑先生告訴我是「青磺金仔」,碰巧現代礦工在其部落格未分類類文章中一篇「硫銀金礦?硫鐵銀金礦?」中也拿出他的「烏鉛金仔」,再加上拜訪張先生時他一樣拿出黃鐵礦上長出金子的標本,我心想為甚麼同樣是金瓜石的金礦標本,為何我收到的不如人家的漂亮?我們思考一個問題,如果只往一方面想有時難以解開,但是往另一方面想,會不會這些長相有差異的金礦,彼此之外有所關聯?

  在余收集九份金瓜石資料的同時,為了對照而購買不同地區不同地質生產的金礦標本,應該有五十個地區以上了,漸漸了解金礦形成的關鍵點,但在無數的金礦石中沒有自然金與黃鐵礦共生的。張先生告訴我有老外要用五萬台幣向他買那塊黃鐵礦上長金子的標本,老外是傻子嗎?這標本上的金子看來不到1/10錢!當然不是,因為在國外確實沒有〈或少有〉自然金與黃鐵礦同在一起的狀況。

  因此在網路上我與現代礦工討論時,余以為「烏鉛金仔」之自然金與黃鐵礦共同在一起是金瓜石特殊的金礦形態,但是這時候並沒有把自己不起眼的標本與此聯想在一起,一直到心想「會不會有人期待我發表台灣礦物精華中介紹九份金瓜石的金礦標本?」「不要讓別人失望,還是去幫它們拍照吧!」而這問題竟然是我將相片鋪上網在寫前言感謝給我這標本的先生時才想通。〈天啊!老天竟安排這麼巧的事〉因為張先生的標本、現代礦場的「烏鉛金仔」與自己手上的標本正就是「烏鉛金仔」演變的三部曲。

  在世界經典礦物余有一個專題「一小塊自然鉛的故事」〈要了解本文,化學不好的人要先看這篇〉,用故事介紹九份金瓜石金礦的形成,現在也更了解這專題比較相似九份大部份的金礦形成,與大部分金瓜石金礦的形成有些不同,九份金礦形成時的還原劑是煤較強且反應較快產生高熱能將金屬熔化結塊,所以會有富金包及大塊的自然金,至於金瓜石大部份的金礦形成其還原劑就是黃鐵礦、黃銅礦、閃鋅礦、方鉛礦....這類礦物其還原力較弱反應較慢所形成自然金棵粒小但散怖到的區域廣,像黃鐵礦這些礦物是金礦未形成前當地火山活動地層熱水礦化作用所留下來的。外國金礦形成如前專題內容所述熱液往返進出走相同通道,因此熱液最初含有氧化劑要將金子溶到熱液中時會先把通道的還原劑清光,在無還原劑情況下只有等熱液溫度下降以及酸性減弱,使亞鐵離子變成還原劑金礦才能形成,因此金礦會形成很慢。然而九份金瓜石地區當時地層活動十分劇烈,而熱液的硫酸超濃對岩層侵蝕力大,加上角礫岩桶爆破,使得熱液形成之前期〈須氧化劑〉與後期〈須還原劑〉所走的通道不同,因此發生了原本不會發生的事。

  在許多地區的金礦如加州等許多地區,熱液要溶出金子時,金子的來源就是含金的黃鐵礦與含金的黃銅礦,因此金礦形成前期早就不見這些礦物的蹤影,也就是黃鐵礦與自然金對許多地區的金礦而言是矛盾的,然而在金瓜石熱液前後走不同的路,產生讓老外感到不可思異的事情,因此開口五萬要買。按此可推定,張先生的黃鐵礦上長自然金是含豐富金的熱液剛碰到黃鐵礦的時候,這時黃鐵礦被熱液作用的很少,所以 黃鐵礦結晶還很清楚,但是自然金中含有較多銅銀〈外表看來較紅〉,現代礦工的「烏鉛金仔」,黃鐵礦作用到只剩40%,含約20%的銀與40%的金,一部份已經很黑,至於圖一的標本是黃鐵礦已經作用幾乎完畢〈熱液接觸到的部分〉含金達80~90%的最後形態,看不到黃鐵礦便是「青磺金仔」。雖然以金子的含量而言青磺金仔高於烏綠金仔,然而以稀少度而言剛反應與反應一半的標本比較稀少,也比較具有地質與教學的價值,因此我們相信「烏鉛金仔」是金瓜石特有的金礦形態,也是最能代表九份金瓜石的經典礦物之一。至於「青磺金仔」能與「烏鉛金仔」做為對照,更是說明金瓜石金礦形成的最佳教材。

  上圖標本等級評定:外觀+1.5,教育性+2,經濟價值+3,A=6.5;稀少度+3,原產地+1,熱門度+2,B=6;因此A*B=39。是等級很高的博物館級礦物。〈九份金瓜石每件肉眼看得到金子的標本,都是博物館級的〉

附註1:「烏鉛金仔」為何與含金黃鐵礦不同:簡單講前者是化學變化、後者是物理變化,在國外所稱的含金黃鐵礦係指火成岩、變質岩等中的黃鐵礦內溶解有黃金,這是因為黃金在黃鐵礦中的溶解度大於在矽酸鹽或水晶內的溶解度〈當黃鐵礦與黃金凝固時黃金會在黃鐵礦中析出,如懸浮狀或叫包裹體〉,因此如果岩石內若含有黃金也含有黃鐵礦、黃銅礦、斑銅礦.、砷黃鐵礦...時,黃金會比較集中在黃鐵礦....中,在礦石市場買金礦標本很容易就買到這類礦石〈山東省→台灣雅虎網拍晶鎮就有在賣、加州、..〉,然而大部分的黃鐵礦中並沒有黃金便是俗稱的「愚人金」,含金黃鐵礦內的含金量不高〈溶解度有限〉像小金瓜火成岩中的黃鐵礦與砷黃鐵礦含金量達100ppm即0.01%就算很高的,而不是像「烏鉛金仔」是以10%的好幾倍起跳;「烏鉛金仔」內的黃金主要是熱液中四氯金離子AuCl4-與黃鐵礦或黃銅礦作用產生,其中的金含量受到熱液供應情況與反應的時間有關,如果熱液供應四氯金離子不足或中斷便會產生張先生給余鑑賞或現代礦工在網路介紹的標本,如果熱液供應充分黃鐵礦作用完時,就是圖一的標本,所以「烏鉛金仔」的成份就算同一礦坑在不同位置也會有差異。

附註2:「烏鉛金仔」與硫金銀礦的差異:硫金銀礦Liujinyinite或uytenbogaardtite  Ag3AuS2是化合物,金銀硫有固定比例,「烏鉛金仔」是混合物金銀硫比例不固定。會不會有部分金銀與硫化合?當然這要看硫當時的能力,黃鐵礦中的硫是形成「烏鉛金仔」的還原劑,正且要被四氯金離子氧化為硫酸根,可說是自身難保了,如何有能夠再氧化其他物質?所以「烏鉛金仔」與硫金銀礦是完全不同的物質。 

                圖二 九份自然金標本1

                 圖三 九份自然金標本2

  這兩件標本困擾了我十多年,尤其是圖二這件更像黏上去的,拿給一些礦工師父看他們說沒見過,在金瓜石方面的礦工師父則說假的,圖二的標本在余生氣的時候用將近1000度c的火燄燒卻不為所動〈圖三標本含大量黃鐵礦不可加熱〉,是甚麼黏膠可以耐如此高熱,這幾年很認真在網路翻世界各國的金礦的圖片,更是沒相似的。因此先公佈在網路上一陣子,在來寫他們可能的故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eighbour1208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