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生活記實,比較像是在上課。觀念正確、程度高的人可以不用看這內容,如果願意看則請多指教。〈本篇文章為道家學院必修課程〉

 

  你相信有因果報應嗎?許多宗教勸人為善,不要為非作歹,其原因就是以為因果會報應,至於儒家的倫理思想,事實上就是“種好因得好果”的哲學。如果按照儒家倫理思想推行教育的,讓每個人都遵循這樣的哲學行善,就會達成大同世界的理想,然而這對道家而言稱之為不穩定平衡,並不是好現象,因為在這種平衡持續一段時間後,人民抵抗邪惡的本能與力量會喪失,此時若出現一個小魔頭就會產生極大的殺傷力。例如唐太宗的貞觀之治就要達成大同世界了,但是在後來的安祿山之亂那幾年死傷總數超過如果沒有貞觀之治〈例如無貞觀之治那幾十年,人民因為犯罪行為而直間接死亡有100,而安祿山之亂那幾年便達3000〉,不但如此國家積弱幾百年而不能恢復。也就是大同世界一維持不住,更多悲劇接著而來。在以儒家思想為中心的中國其歷史當中,類似貞觀之治的例子,屢見不鮮。當然儒家思想也有在進化,有許多學者強調中庸這本書要人們懂得「居安思危」,也就是所謂的憂患意識,然而這仍然與道家追求動態的穩定平衡有所不同,因為居安時如何想像危的內容?還不如平常就讓危有所表現、表徵,讓人民自然地時時警覺比較好。

 

  那麼到底有沒有因果報應?那些宗教家、聖人會騙我們嗎?你能找到一個沒有因果報應的例子嗎?大家可以來挑戰這個記錄,曾經有人說曹操殺人、害人無數,最後仍然很安適的到老而死,並沒有什麼因果報應;是的,曹操生前固然意氣風發,然而死後其子兄弟相殘,自己殺完剩下的子孫再被司馬昭誅滅,像這樣的結局似乎比直接報應到曹操還慘;我們看到許多例子都與曹操的情況相類似。到底有沒有因果報應是顯而易見的,只是如何報應並不是用簡單的方式,經常是更加強烈、更有毀滅性。因此儒家的倫理思想要人們“種善因得善果”,道家一樣的贊同,只是道家不追求無惡的大同世界。

 

  為什麼會有因果報應?易經是儒家、道家共同的經典,研究易經的人都知道易經的易,有三種含意即簡易、變易與不易;一般儒家的易經學者解釋:簡易是簡單易懂的道理,變易代表事務更迭、循環的道理,不易是永恆不變的道理,余以為這種解釋等於沒有解釋,就與本文相關的部分我們先說明一下,變易類似我們說的因果循環〈因果報應包含在其中〉,而不易則是說明變易所依循的原理。什麼是「不易」?古哲人發現大自然現象都是兩極相對的,如日夜、雌雄、明暗、寒暑.....,人間的事務也同樣有善惡有是非....,不會只有一方存在而另一方消失,就以我們生活的空間,我們能感覺到的並非全部,而是有我們感覺不到的另一部分,如人們常說的「人在做天在看」,世界可以分為陰與陽兩個部分,當然有些人不相信,但是我們不用去說服他;試想我們時常且不斷的聽見因果報應的事情,如果不是有另外的一個世界在影響,哪會有這麼多碰巧的事情。

  

  欲望是生命的求生本能,當人的欲望無法按照社會的規範追求滿足,走所謂的捷徑便會產生犯罪傷害到其他人;但是人有些時候必須走捷徑才能生存,更有些人無法抵擋捷徑的誘惑而不走,也就是世界是有善也一定有惡,因此道家建議不要刻意的想把惡除掉,而是推行「無為」的思想,「無為」不是「不做事」,而是不要做人為之為,不要以人的想法去作違反自然平衡法則的事,也就是「有所為有所不為」。若想把不可能除掉的惡消滅,致使「惡」都潛伏著看不見,在暗處逐漸蘊釀,假以時日更大的危險就會發生。這就是道家不追求大同世界的原因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eighbour1208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