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初年某君的情書就刻在印石上


  
 
            蕭女士的晚輩沒保管好,流落到我們博物館

  

 

  

            青田       田黃       昌化

  

            荔枝       巴林        芙蓉


    

         中國人喜歡玉已有上萬年的歷史,無論是良渚文化或是紅山文化,各式各樣的玉器早在史前時代已經是琳琅滿目,而玉的不斷開採導致礦源枯竭,因此在唐宋之後沒有聽聞那個地方盛產玉石,直到新疆和闐玉被發現為止,明朝初年建故宮時,所用的白玉就是遠到和闐開採;至於吾人所熟知的翠玉白菜,則是由緬甸進貢的禮物,由此可知自唐朝以後中國本土已經沒有生產這類的玉石來滿足中國人喜愛玉的文化。

 

         中國的古玉或是卑南文化的玉器,其玉的材料在礦物學分類屬於閃玉,也就是俗稱軟玉,至於緬甸生產的玉,在礦物學分類則是輝玉,俗稱硬玉;然而事實上兩者的硬度相近,比水晶硬度7小一些〈閃玉的硬度某些方向比7大些〉,但是對一般手無縛雞之力的讀書人,想隨手在喜好的玉石上刻點什麼,實在是不可能的事。

 

  就在前面所提到的二項困難下,似玉非玉的材料→印石類,先後的被發現並展露頭角。因此有所謂的名石,經過千餘年的變遷,名石種類產地有所更動,於近代終於定了下來。首先我們先談印石的基本特性:

 1‧硬度只有2到3:其中壽山石的主要成份為地開石〈Dickite: Al2Si2O5(OH)4〉與葉蠟石〈Pyrophyllite:Al2Si4O10(OH)2〉、高嶺石〈Kaolinite:Al2Si2O5(OH)4 〉等,為火山地質活動熱液溶出的礦物再沉澱〈正三價、正四價的離子最易沉澱,因此Si+4,Al+3,Fe+3,Ti+4....為壽山石依次含量較高的成份〉,經地殼擠壓與地下水溶出殘餘+1,+2的鹼金屬與鹼土族離子〈歷時千萬年以上〉再結晶而產生。這些印石硬度低結晶顆粒小且緊密,一般的刀子就可以刻的下,而且不會崩解〈如一下刀整片剝落〉因此可很輕易地按自己想像的完成作品,如上圖一、二雖然只是普通的水凍桃花〈壽山石的一種〉,民國初年時一位文人在上面完成了他的情書;現在看起來很羅曼蒂克。

 

2‧色彩多樣與自然:玉雖然也有些顏色,由於形成時溫度較高與寶石相近,卻少了水的化學作用,所以仍然比不上印石的多樣化,也因此印石的色彩有點像水彩溶在水裏的感覺但也能有許多層次〈不同礦物在不同時間沉積〉。不論從價值或珍稀性的角度,一材上等的印石,給人的感覺就是另一種形式的玉,所謂「似玉非玉」只是形容硬度的差異而已。高檔的印石如田黃、雞血等其價格更與寶石相當,十分珍貴。

 

  上圖三印盒的材質也是印石,品種為浙江的簫山紅,裏面裝的就是中國的四大名石,〈1〉壽山石:中央石帝田黃,右前芙蓉,左前高山荔枝〈2〉浙江昌化雞血石:右後。〈3〉浙江青田石:左後封門青。〈4〉內蒙古巴林石:中前彩霞凍。

              〈回印石專文索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eighbour1208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