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許多人因為觀點不同而爭論,也有許多人因為所認為不該發生的事,將要發生或已經發生,而導致心中不平,睡不好吃不下整天好像生活在灰暗之中;事實上一件是會不會發生是根據「因果」,而「因果」卻與「是非」沒有太大關係;如果了解因果之後,就會減少很多紛爭,更能排除心中的困惑。

 

         1997年白曉燕命案發生之時,許多人哭喊著沒天理,然而事情還是發生了。越大的道引來越大的魔,魔一暴光則引來更大的道誅滅,這就是因果,完全沒有是非的成份在裡面。當時林春生歹徒集團決定選白冰冰女兒下手,事實上早該知道社會會給他們的反應是甚麼,如果不知道而做了,結果自己被誅殺之外,親人子女都不被社會接受,如此無奈的被牽連進去,這也是因果。因此人可以不講是非的行事,但是一定會遭受因果無情的報應。

 

        有部分人時常把「因果」當成「是非」來說,例如某人因勸架反遭圍毆,其朋友說:「活該,誰叫你要多管閒事。」,又如穿著入時的小姐搭捷運遭毛手毛腳,也有人如此說:「活該,誰叫她穿那麼暴露。」這類說詞,似乎在說受害者是事件中錯的一方;當然這也是不對的,錯一定在施暴者,只是受害者製造了誘因。社會能夠溫暖與和諧,與許多人愛管閒事有關,只是管閒事仍要講究技巧,不對時機不觀察環境的主客觀因素並且要量力而為,就會產生相反的結果。古人告誡我們為人要謙遜、財〈包括美色〉不要露白,就是要減少會產生犯罪、糾紛的誘因。因此要是把「因果」當成「是非」就是是非不分,然而不知如何減少會產生麻煩的誘因,就會是非不斷。

       

       人類的情感最不能用是非來討論的,卻仍然依循著因果的定律在走。A先生追B小姐,前後將近十年,卻在半年間B小姐與C先生相識並閃電結婚,此時A先生才再找其他對象,A先生表面雖然失敗,但是他也將這種堅持理想的心,用在事業與經營稍後建立的家上面,證明A先生之後成功不是偶然的。人際間誰對誰比較好,幾乎沒有固定的規則,對待的好壞與結果好壞更是沒有關係,尤其期望與結果相反的時有所見,例如慈母多敗兒這件事大家都知道,像這類事情明知故犯的人仍然不少;原因是人的愛恨經常是情不自禁,沒有是非的,有關人士在其中爭論總是途勞無功,並且增加自己的困擾;然而發心不能明辨是非的情感付出,結果必然令人失望與痛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eighbour1208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