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思想是否是『以柔克剛』
包括易中天等諸多學者稱道家的思想為以柔克剛,關於此點不能怪罪大陸的文革,因為道家思想脫離學術何止千百年,文人自然不了解,再加上人們對與道家關係密切的太極拳的印象就是以柔克剛。然而北少林武術第一套拳名為連步拳,其第一招為懷抱太極(如圖朱銘太極作品,該相片左邊雕像即為懷抱太極),讓我以為現在的俗家少林,是否也包含了道家拳法?至於連步拳則是剛猛的。顯然以武術判斷道家是以柔克剛,可說是誤會一場。
要從根源老子道德經著手更是清楚,道經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我們要看一位學者是否了解道家思想,就看他如何解釋這一句話;一般學者譯成:如果道可以用言語說的清楚就不會是常道了。我姑且不論解釋得好不好對不對,易中天教授也是如此解釋道德經,那麼『以柔克剛』應是可道之道,自然不是常道,道家為何會抱著『以柔克剛』的想法?難道道家思想如此粗淺,處處自相矛盾?原來老子身在周朝,接觸之人多遭強權肆虐,因此提出若干以柔克剛之法,那是依情勢的處置方法,非通則。如小邦寡民一章亦同,不明者將它拿來跟禮運大同篇比較,然而事實上老子的意思是在說:弱小的國家為⋯⋯了生存,不要炫富,不要耀武揚威...,一切要低調,裝成落後什麼都沒有,乃至於『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以免被敵人識破。
道家思想一如中國古哲學,主體是自然現象的描述,目的不在辯證道理的與否,就以『道可道非常道』如果用邏輯學定這句成立,照推理常道便是不可道的,那麼道經第二章之後所論的道又是何物?因此我們首先要先了解『道』的涵義。
道是什麼?老子為何追尋道?有許多學者稱道家所言的『道』就是指『真理』的意思,然而我就會問『真理』有何用處,為何老子要去追求?如果這樣問下去就會沒完沒了。事實上『道』最原始的意思就是『生存之路』,老子所言的『道』就是讓生命(或稱眾生)能夠綿源不絕傳宗接代生存下去的法則。因為如此所以在道德經中才會提出各式各樣解決困難的方法。如前幾篇文章所言老子與孔子都是悲天憫人的,不同的是他們提出的方法與實施步驟不同罷了。而悲天憫人的心,正也是老子追求『道』的原由(此與世界各地的聖人頗為相似)。
按此我們來解釋道經的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生存之路如果已經明示能讓人們依循,那就不會是真正邁向永恆的道路了。就如同物質如果被定型時,就不會是堅不可摧的。
這項經驗對於我們現代人感受應該很深,抗生素剛出來時,似乎有無堅不摧之勢,然而很快的抗藥性的病菌,稍稍的出現。如果生命要邁向永恆,只有不斷求新求變,來面對新的挑戰新的考驗,這就是為何我們必須不斷的追尋『道』最主要的原因了。
- Aug 27 Sun 2017 22:11
道家思想是否是『以柔克剛』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