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石保養,余以為收藏印石的朋友都知道的事,然而在幾位行家中的行家問我石頭是怎麼保養的?之後我發現這問題很大,連比我早十多年玩石頭的都有這個問題,那麼其他人呢?然而保養印石之前,必須先了解印石之物理與化學性質。

〈一〉新性印石與老性印石:

  山坑石〈即原生礦〉剛挖出後,數年間都是新性,也就是說田坑、水坑、掘性獨石,都沒有老性新性的問題;這些原本在地表內相當深的礦物,經挖出後曝露在空氣中,面臨溫度、壓力、濕度等改變,與氧氣及光的作用,因此產生一連串的變化。等這一連串反應差不多結束後穩定下來便是老性的印石。以下六方印材購入時全部是新性。

  

                   圖一  巴林福黃凍

  

                 圖二  壽山的汶洋凍

  

              圖三  這方展示過了,是芙蓉石。

  

                   圖四  巴林淡水黃

  

               圖五  高山坑頭晶,實品帶紫色甚美。

  

                  圖六  巴林桃花凍

  印石主要成份地開石、葉臘石、高嶺石等都是含結晶水的礦物,此與大多數寶石、輝玉〈如翡翠〉、閃玉〈如台灣玉、和闐玉〉及大部分玉瓍等不含水是不同的;與印石相同含結晶水的寶石還有蛋白石與藍玉瓍等,如果結晶水與礦物結合力弱,置於乾燥空氣,於是脫水接著礦物便產生裂紋,這種經驗相信購買過劣等的澳洲蛋白石的石友終生難忘,前面六方價位甚高的印材,試想如果出現裂紋會不會心痛?結果收到後幾個月圖一印身中央出現幾道裂紋,圖二更慘深淺色交界處出現大裂縫。按經驗最容易乾裂的印石品種包括高山、連江黃、汶洋、澳洲藍凍等。芙蓉石等品種多裂格,一般與開採技術不良有關。

  

圖七  巴林的獨石,有看到石皮;採集到時已經曝露在大自然風吹日曬不知多久,因此比老性的印石還要穩定。

  

    圖八  昌化田,原為採雞血石時的廢礦,幾十年後再拾回雕刻,所以都是老性的印石。

  購回新性印石通常用小密封內加白油帶包裝存放半年以上,所謂白油是一種小分子的礦油,台灣少賣,可改用無添加香料及其他資養添加物的嬰兒油,對於容易有裂格的品種,余建議添加少許橄欖油等穩定的植物油,植物油會凝固包封住印石保護效果更佳,我們博物館館藏印石屬於新性的,全部封一年以上,才拿出來展示,結果令人滿意。

  老性的印石,按等級分〈1〉完全不需要養油,只要人用手摩挲即可:這類的有田黃、頂級的芙蓉〈將軍洞或上洞的芙蓉,如尚均的李白雕像。〉、杜陵、水坑石等。〈2〉需定期上少許油:一般高檔印石均屬此類。〈3〉上油不足表面成粉狀、甚至乾裂,需泡在油裡,則屬於劣等印石。

〈二〉印石的原生礦與次生礦:

  許多礦物都有原生礦與次生礦,如〈1〉鑽石、紅寶石、..原來都成長在火成岩中,火成岩風化後晶體隨溪水移至它處,因結構致密硬度大,就算隨其他岩石滾動數十公里,損傷不大,成份也沒變,切成寶石後分不出原生或次生。

  

               圖九  在河中淘到的紅寶石

〈2〉輝玉、閃玉類:

  其硬度較水晶小一些,但還算硬而且石質的化學性質穩定,因此滾落河中遷移它處後玉質也沒有多少改變,表面會有些許風化或其他礦物作用後的石皮,以及碰撞裂縫也有其他礦物滲入的痕跡,但要注意這些作用沒有一項對玉本身的質或美有明顯幫助的。〈原生礦與次生礦價格不同如和闐玉,在此無道理可言。〉

  

             圖十  緬甸帝王玉,由溪谷挖出的原礦。

  

       圖十~1 切面之情形,與閃玉相同石皮對玉本身沒多少幫助。

〈3〉黃金等貴金屬:

  黃金化學性格最穩定,硬度2.5與印石接近,但是黃金有延展性,如果原礦從山上滾落溪流,母岩〈通常是水晶〉可能早已粉身碎骨,但黃金卻只是磨小一些而已。

〈4〉許多金屬礦物:

  原來可能是硫、砷等之化合物,一但曝露於空氣便開始氧化,加上水及二氧化碳作用,產生硫酸鹽、砷酸鹽、碳酸鹽及水合物,在原生礦近處沉積或是溶在水中被帶至遠處。在此情況原生礦與次生礦是完全不同的東西。

〈5〉壽山石的原生礦與次生礦:

  如果以此分法,大部分山坑石與全部水坑石是屬於原生礦,而山坑石中的獨石、牛蛋石、溪管石,與田坑的田黃則是次生礦。印石原生礦化性不很穩定,因此增加了保養上的難度,然水坑石雖為原生礦但長年受到地表水的作用,其性質已經穩定,且其特性與原曠也不大相同,與原礦相比要更加通透瑩膩,如圖十一:

       

                  圖十一  獨釣寒江雪

  

      圖十二  牛蛋石雕件也十分可愛,但價格低廉。母礦為月洋礦區。

  獨石為礦脈因地層風化變動露出地表崩解碎裂,為塊狀獨立的印石,落下後存於地表或埋入土中,印石表面與外界明顯反應產生石皮,經長年歲月被人挖取撿拾,因此也稱為掘性獨石。牛蛋石、溪管石雖然落溪但特性與獨石較為接近。

  

             圖十三  三秀園獨石所刻的達摩面壁。  

  

                圖十四  掘性高山

  由圖七、十二、十三、十四可知,石皮在印石石雕中有相當大的發揮空間。我們最後來看田黃,田黃原本多為高山石〈少數約三成為其他石〉落到坑頭溪,硬度只有2多一點的脆性石頭從此滾下,與其他硬度多為7的石頭碰撞,若不粉身碎骨恐怕也要頭破血流,經此淬煉質地鬆散的首先被除去,再經水的作用,最後被大水沖到岸邊埋於土裡,前後經過漫長的數千萬年之久,最後常為農夫於田中耕作時發覺,因以黃色居多而稱為田黃。在埋到土當時,未成田的田石可說是內傷外傷全身是傷,埋於土後水的作用仍在,與鄰近物質重新產生礦化作用如同毛蟲結蛹蛻變,當人們發現加以雕刻則如彩蝶破繭而出,真是大自然的奇蹟。

  因此田黃包含獨石、水坑特點長處之外,更具備印石中所謂的六德「细、結、潤、腻、温、凝」;其稀少性超越鑽石,因全部田黃只有1噸之多;因此價格這些年每年仍會以倍數成長。帥爸前幾天一次拿了約30枚田黃給余欣賞,這回可大開眼界,繼上回提供田黃小章後,再次割愛一枚給我們博物館,如下:

  

               圖十五  這面看起來很像石頭。

  

        圖十五~1  祝大家身體健康,事事如意,有情人終成眷屬。

                 〈回印石專文索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eighbour1208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