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周前李同學與爸爸再次來訪,這回帶著幾件古陶瓷,由於此非我的專業,因此請李先生與我至鶯歌請教其他朋友,鑑唐藝術公司劉董事長原本即生產仿青花瓷,因此若是真品即可辨認。正談論時,一輛轎車突然停至公司門口,一位劉董舊識X先生走進說從外邊看見即知桌上的是永樂瓷瓶,因此前來聊聊,並且也拿出剛好帶著的明瓷一同鑑賞。李先生希望自己古瓷器能有銷售的出路,結果X先生說他也在找管道。

  劉董向大家介紹X先生是古陶瓷收藏大家,我隨即請教收藏的內容及數量,結果是唐宋元明清共三萬多件..............;就以數量來看比故宮還要多,擺出來真會是目不暇眼。X先生與兩岸故宮、景德鎮等有關學術研究機溝關係良好,為何也找不著管道銷售?我在場的研判是留存在大陸本土的數量太大,不需要向台灣採購。

  經過這幾天的研究,發現陶瓷本身是有其弱點,也就是仿製品或是新創作可以做的比若干古件還要精緻;這會影響收藏者想去收古件的動力。此與寶石或壽山石有很大的不同,例如要是仿田黃的六德比真田黃還要好,田黃自然就不值錢了,然而就是因為田黃不但稀少且六德兼具,所以價高,鑽石更是因為集硬度、折射率、色散率(火彩)、稀少等優點於一身,仿製品無法比擬,因此昂貴。是故除了少數特定的標的作品外,投資陶瓷與投資和闐玉一樣風險都很高,但是如果是因喜好買一些裝飾並可增添文化氣息,還是值得鼓勵。

  最後建議李先生可以放兩件古瓷於鑑唐藝術公司的展示架上販售,現代陶瓷作品標價都超過百萬,放個明瓷標價只有一、二十萬,應該很好賣才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eighbour1208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