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有不少介紹礦物的專文都在教育喜愛礦物的朋友,如何區別自然金如圖一與黃鐵礦(俗稱愚人金)如圖二;
圖一 自然金長在水晶內
圖二 黃鐵礦長在水晶內
在閱讀完文章之後,讀者多半非常高興,認為以後不會再受騙了,如果在野外發現黃鐵礦,也不會再空歡喜一場。然而問題來了,事實上圖二的英文標籤的品名寫的是Gold ore,翻譯為「黃金礦石」,產地竟然與圖一相同,購買者的直覺:會不會是老闆騙人?再接著看下面幾張圖:
這些圖所顯示的標本,其中具金屬光澤的部分,主要都是黃鐵礦,然而品名也都標示為金礦甚至是白金礦,難道在礦物市場中有那麼多騙子嗎?接著再看中國山東產的金礦石如下圖,也只看到黃鐵礦而不見黃金;
台灣九份的詹老礦工,在礦脈的黃金採集枯竭後,挖取礦脈底層深處的火成岩內含黃鐵礦如下圖,先敲擊成小塊,再磨碎成粉末,經掏洗,竟可得微粒的金沙。
難道上述的黃鐵礦標本,也同樣含有黃金,因此才會把此黃鐵礦稱為金礦石?事實上,真的是如此。也就是被人稱為愚人金的黃鐵礦,也有可能真的含有黃金,一般而言火成岩以及與火成岩相關的變質岩中的黃鐵礦多含有黃金或其他貴金屬,在火成岩近處生成的礦脈如形成溫度較高,也多含些許黃金;至於低溫狀態沉積形成的黃鐵礦(晶型可能美好)則多不含黃金。也就是說我們在探勘金礦通常會先尋找含金的硫化礦物(黃鐵礦是最常見的一種),找到之後,再尋找礦脈;因此找到常見的黃鐵礦,能再找到黃金的機率還蠻大的。
圖十一 令人驚嘆的完美黃鐵礦晶體,意味著形成於低溫穩流的環境卻不含黃金。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